首頁主選單我們的使命聖經課程今天的經文捐款聯絡我們


 
真理的時刻 -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Picture 1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一幕
讓我們來祈求上帝的幫助:
O我們的上帝,

再一次地,我們謙卑地來到您的面前,祈求您在我們研讀聖經的預言時引領我們。

願這一課可以讓正經歷艱困時光的我們得到安慰與希望。

主阿,謝謝您垂聽我們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

阿們。
下一幕

Picture 2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二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1節 短評
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他作了夢,因此心裏煩亂,不能入睡。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故事背景。

事情發生在西元前六百零四年的巴比倫城,當時統治巴比倫帝國的是尼布甲尼撒王。

尼布甲尼撒王以征服的手段擴張了他帝國的版圖,所征服之地包括耶路撒冷,並且擄走了許多猶太人。先知但以理也在被擄的人當中。尼布甲尼撒王權威蓋世,自是無庸置疑。

有一天晚上,尼布甲尼撒王作了一個令他心裏煩亂的夢:他醒了過來,不過,他卻不記得他到底夢見了什麼...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3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三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2節 短評
於是王吩咐人把術士、用法術的、行邪術的和迦勒底人都召來,要他們把王的夢告訴王。 尼布甲尼撒王,就像古時候許多國王一樣,常會諮詢占星術士或是魔法師,特別是在解夢的時候。

然而,他這一次的要求卻是異乎尋常。因為他要的不只是解夢而已:王要知道他自己夢見了什麼!

這對魔法師,占星術士以及其他神秘主義者來說,都是前所未聞的事... 而且他們都嚇壞了!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4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四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4節 短評
迦勒底人用亞蘭的言語對王說,

《願王萬歲,請把那夢告訴僕人,我們好解釋夢的意思。》
就和今日一樣,王的魔法師以及占星術士都是騙子,他們靠著那些前來諮詢他們,容易受騙上當的人為對象,騙吃騙喝過日子。

解夢的時候,隨你怎麼解都行:然而,當王要他們說出他的夢境時,尼布甲尼撒王卻發現,在他的統治期間,他那聞名遐邇的顧問團不過就是一群騙子而已。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5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五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9節 短評
你們串通在我面前胡言亂語,希望時勢有所改變。

你們現在要把夢告訴我,好使我知道你們真能把夢的意思向我解釋。
如同我們所見,王現在起了疑心:如果魔法師和占星術士猜不到他的夢境,那麼,這就足以證明他們只不過是什麼法力都沒有的騙子而已。

身陷困境的他們企圖告訴王,他這樣的要求是不合理的,然而,這樣做只是更加惹動王怒1...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6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六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12節 短評
因此,王大發烈怒,下令殺絕巴比倫所有的智慧人。 但以理因為是貴族出身,所以在巴比倫所受的待遇並不像一般農夫那樣。相反的,他接受了必要的訓練,以便在王的宮廷中任職。

而身為 《巴比倫的哲士》 中的一員,但以理也受到這條死亡政令的影響。他快速的來到王面前,要求王給他一點時間好得知王的夢境為何。

王知道但以理是個誠實人,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7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七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19節 短評
於是這隱祕的事在夜間的異象中給但以理顯明了。

但以理就稱頌天上的上帝。
但以理祈求上帝將王的夢境和其講解啟示給他知道,上帝垂聽了他的禱告。

第二天早上,他回去見王,急切的將王想要知道的事告訴王。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8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八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27,28,30節 短評
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說,

《王所問的那隱祕的事,沒有智慧人、用法術的、術士和占星家能向王解釋。

只有一位在天上的上帝能把一切隱祕的事顯明;祂已將日後將要發生的事告訴你尼布甲尼撒王。〈...〉

現在那隱祕的事向我顯明,並不是因為我的智慧勝過所有的人。》
謙卑的但以理,在將夢境和夢的解釋告訴王之前,首先要將榮耀全歸給他在天上的上帝。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9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九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31-35節: 尼布甲尼撒王所做的夢,王立刻想起來了。
王啊!你正在觀看,看見有一座大像,這像甚高,非常光耀,豎立在你面前,樣貌十分可怕。

這像的頭是純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銀的,腹和腰是銅的,腿是鐵的,腳是半鐵半泥的。

你正觀看的時候,有一塊非人手鑿成的石頭,擊在那座大像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了。

於是鐵,泥,銅,銀,金都一同砸得粉碎,好像夏天禾場上的糠粃,被風吹散,無處可尋。

那打碎這像的石頭卻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全地。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10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十幕
讓我們把尼布甲尼撒王夢中所見的景象畫成一個圖像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11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十一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36-38節 短評
這就是那夢。現在我們要在王面前講解那夢的意思。

王啊!你是萬王之王。天上的上帝已經把國度、權柄、能力和尊榮都賜給你;也把散居在各處的世人、田野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都交在你手裡,使你管理這一切。

你就是那金頭。
如同我們所見,這大像的每一部份都代表一個王國。

第一個王國,也就是這金頭,代表著巴比倫王國,掌權期從西元前606年至西元前539年。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12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十二幕
耶利米書第五十一章:7節 短評
巴比倫曾是耶和華手中的金杯。 有趣的是,我們在聖經其他章節也看到巴比倫這個名字和金子連在一起。

這王國乃是古代世界的奇景之一。因其壯麗的建築以及豪華的花園,巴比倫的確配用金屬之王─金子為代表。
啟示錄第十七章:4,5節
那婦人穿著紫色和朱紅色的衣服,佩戴著金子、寶石和珍珠的裝飾,手裡拿著金杯,盛滿了可憎的物〈...〉。

她額上寫著一個名號:奧祕,大巴比倫。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13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十三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39節 短評
在你以後,另一國將興起,不及於你。 在維持了67年的政權之後,巴比倫帝國被瑪代人與波斯人的王國所推翻。

瑪代—波斯政權維持了208年,從西元前539年起到西元前331年止。先知但以理本人目睹了巴比倫的傾倒。

以銀的胸膛與膀臂作為代表的瑪代—波斯王國,事實上不及巴比倫富庶,雖然它的軍隊較巴比倫為強。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那大像上的金屬價值遞減,所代表的王國的力量也就跟著遞減。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14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十四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39節 短評
後有第三國,就是那銅的,要統治全地。 在西元前331年,希臘軍隊在著名的阿比拉戰役中擊潰了波斯的末代國王。希臘人在強有力的亞歷山大大帝的帶領下,迎接勝利。

希臘帝國於是建立,其版圖較前兩個地國更為廣大。

希臘帝國的政權維持了163年,始於西元前331年,終於西元前168年。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15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十五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40節 短評
還有第四國,堅強如鐵,因為鐵能砸碎擊破萬物;鐵怎樣壓碎一切,那國也要照樣砸碎一切。 西元前168年,輪到羅馬帝國來執掌霸權了。

鐵,非常適合當這個帝國的象徵:它軍隊的紀律,它對被征服的人民的統治,它的律法,它帝國中的一切都像鐵一樣。

羅馬帝國直到西元後476年才滅亡。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16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十六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41節 短評
正如你看見那像的腳和腳趾是窯匠的泥和鐵混雜的,那國也必分裂。 但以理並沒有預言第五個世界性的帝國,但他卻預言了第四個帝國,也就是羅馬帝國的分裂。事實上,羅馬帝國日漸衰弱,而且不斷地被蠻族所侵,到後來終於被其所滅。

就像是那座大像的腳指頭一樣,這些蠻族可分為十個國家。當中的七個國家肇始創建了今日的歐洲國家,但是另外三個國家卻消失了。

我們來看看這十個國家。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17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十七幕
羅馬帝國分裂成十個部份:
  1. 撒克遜人, 建立了後來的英國。
  2. 法蘭克人, 建立了後來的法國。
  3. 亞拉曼尼人, 建立了後來的德國。
  4. 西哥德人, 建立了後來的西班牙。
  5. 蘇艾維人, 建立了後來的葡萄牙。
  6. 倫巴底人, 建立了後來的義大利。
  7. 伯根地人, 建立了後來的瑞士。
  8. 赫魯里人, 後來消失了。
  9. 汪達爾人, 後來消失了。
  10. 東哥德人, 後來消失了。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18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Screen 18
Daniel 2:43 短評
And whereas you saw iron mixed with miry clay, they shall mingle themselves with the seed of men: but they shall not join one to another, even as iron is not mixed with clay. Daniel foretold that in spite of their efforts, European nations would not succeed in unifying to form a fifth universal empire.

Charlemagne, Charles the Fifth, Louis XIV, Napoleon, Guillaume II, and Hitler, all tried in turn to place Europe under the authority of only one ruler, but each one saw his dream fail.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19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十九幕
我們來簡述一下尼布甲尼撒王的夢境解釋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20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二十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44節 短評
當那些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興起另一個永不滅亡的國,國權必不歸給別族的人,這國必砸碎毀滅其他各國;並且這國必存到永遠。 上帝並不是為了要滿足我們對歷史的好奇心才發這樣的預言的。

祂要我們注意,歷史將因一件大事而走向頂峰:耶穌基督的再來。祂再臨的時候將建立起祂的王國,世界也將因此而終結。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21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二十一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45節 短評
你看見那塊從山而出,非人手鑿成的石頭,把鐵,銅,泥,銀和金都砸碎了。 聖經常用耶穌基督來代表這塊石頭,我們可以在以下的經節中看到。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22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二十二幕
使徒行傳第四章:11節 短評
他 [耶穌基督] 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耶穌基督的再來,就是那塊從山而出,非人手所鑿的石頭,將要掃除全地上的國度。
哥林多前書第十章:4節
他們所喝的,是從那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裡來的,這磐石就是基督。
以弗所書第二章:20節
並且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基督耶穌自己就是奠基石。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23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二十三幕
但以理書第二章:45節 短評
這夢準是這樣的,這講解也是確實的。 先知但以理用這句清楚而直接的話,作為講解這夢的終結。

一直到現在,歷史上的事實都驗證了此預言似的圖像所言確實,而我們該好好審視它對我們未來的預言才是明智之舉。

耶穌快要再來了嗎?我們要怎麼知道呢?這些問題將是往後課程當中的主題。
下一幕前一幕

Picture 24 真理的時刻 第十九課
但以理見異象
第二十四幕
讓我們來禱告:
我們的天父上帝,

能藉著您充滿深意的話語來探測未來,真是您所賜給我們的無價的恩典,我們對您充滿了感激。

您藉著您給尼布甲尼撒王的夢境來警示我們。祈求您在我們繼續研讀您的話語時,幫助我們完全明白您話語的意義以及您的警告的重要性。

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

阿們。
前一幕
第十九課的測驗正等著你呢!

第十九課的測驗正等著你呢!
(目前只有 英文法文 版的測驗)


這一課插圖的來源
Screen 1: «An oxeye daisy.» In: «Deluxe Compton’s Interactive Encyclopedia CD - 1998 Edition», Compton’s Home Library, 1997. Screen 2: BOWER, Maurice. In: «The Living Bible Encyclopedia in Story and Pictures, volume 4», New York, H.S. Stuttman Co. Inc., 1968, p.484-b. Screen 3: MANISCALCO, Joe. In: «Images from the Bible and Sacred History CD», Chosen Works, MLI Software, JM072.BMP. Screen 4: FORD, Eric. In: «King Nebuchadnezzar’s Golden Statue», coll. «The Story Bible Series from Guideposts» #26, Lion Publishing, 1984, p.10. Screen 5: RUDEEN, Herbert. In: «The Bible Story, volume 6» (MAXWELL, Arthur S.), p.18. Used by permission. Copyright ©1955, 1983 by Review and Herald® Publishing Association, USA. All Rights Reserved. Screen 6: MANISCALCO, Joe. In: «Images from the Bible and Sacred History CD», Chosen Works, MLI Software, JM074.BMP. Screen 7: RUDEEN, Herbert. In: «The Bible Story, volume 6» (MAXWELL, Arthur S.), p.22. Used by permission. Copyright ©1955, 1983 by Review and Herald® Publishing Association, USA. All Rights Reserved. Screen 8: RUDEEN, Herbert. In: «Uncle Arthur’s Bible Book» (MAXWELL, Arthur S.), p.269. Used by permission. Copyright ©1945, 1947, 1948, 1949, 1968, 1996 by Review and Herald® Publishing Association, USA. All Rights Reserved. Screen 9: HARLAN, Russell. In: «Uncle Arthur’s Bible Book» (MAXWELL, Arthur S.), p.270. Used by permission. Copyright ©1945, 1947, 1948, 1949, 1968, 1996 by Review and Herald® Publishing Association, USA. All Rights Reserved. Screen 10: RUDEEN, Herbert. In: «The Bible Story, volume 6» (MAXWELL, Arthur S.), p.28. Used by permission. Copyright ©1955, 1983 by Review and Herald® Publishing Association, USA. All Rights Reserved. Table of Screen 10: HARLAN, Russell. In: «The Bible Story, volume 6» (MAXWELL, Arthur S.), p.16. Used by permission. Copyright ©1955, 1983 by Review and Herald® Publishing Association, USA. All Rights Reserved. Screen 11: STEEL, John. In: «God Cares, volume 1» (MAXWELL, C.Mervyn), Pacific Press Publishing Association, 1981, p.106. Picture edited by Cyberspace Ministry. Screen 12: MANISCALCO, Joe. In: «Images from the Bible and Sacred History CD», Chosen Works, MLI Software, JM101.BMP. Screen 13: STEEL, John. In: «God Cares, volume 1» (MAXWELL, C.Mervyn), Pacific Press Publishing Association, 1981, p.106. Picture edited by Cyberspace Ministry. Screen 14: STEEL, John. In: «God Cares, volume 1» (MAXWELL, C.Mervyn), Pacific Press Publishing Association, 1981, p.106. Picture edited by Cyberspace Ministry. Screen 15: STEEL, John. In: «God Cares, volume 1» (MAXWELL, C.Mervyn), Pacific Press Publishing Association, 1981, p.106. Picture edited by Cyberspace Ministry. Screen 16: STEEL, John. In: «God Cares, volume 1» (MAXWELL, C.Mervyn), Pacific Press Publishing Association, 1981, p.106. Picture edited by Cyberspace Ministry. Screen 17: BISHOP, Tom. «Stone strikes feet of image (detail)». In: «New Pictoral Aid For Bible Study» (BREADEN, Frank), Australian Division of Seventh-Day Adventists, 1970, chart #7. Screen 18: First picture: «Charlemagne, Portrait», Stadtmuseum of Aachen. In: «Collier’s Encyclopedia Deluxe 1998», Sierra Home. Second picture: «Charles V (Charles I of Spain)»,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In: «Collier’s Encyclopedia Deluxe 1998», Sierra Home. Third picture: «Portrait de Louis XIV», Musée du Louvre, Paris (http://www.louvre.fr/). Fourth picture: «Napoleon, Portrait»,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In: «Collier’s Encyclopedia Deluxe 1998», Sierra Home. Fifth picture: «William II, last emperor of Germany», Museo della Guerra, Rovereto, Italy. In: «Collier’s Encyclopedia Deluxe 1998», Sierra Home. Sixth picture: «Adolf Hitler», The Bettmann Archive. In: «Grolier Multimedia Encyclopedia Deluxe 1998», Grolier Interactive Inc. Screen 19: RUDEEN, Herbert. In: «Uncle Arthur’s Bible Book» (MAXWELL, Arthur S.), p.273. Picture edited by Cyberspace Ministry. Used by permission. Copyright ©1945, 1947, 1948, 1949, 1968, 1996 by Review and Herald® Publishing Association, USA. All Rights Reserved. Table of Screen 19: Unknown source. Screen 20: In: «Revelation Seminars», Seminars Unlimited, 1986, lesson #6 («Le Glorieux Enlèvement Selon l’Apocalypse»), p.1. Screen 21: In: «The Watchtower» magazine (November 15, 1986), New York,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p.7. Screen 22: BISHOP, Tom. «Stone strikes feet of image». In: «New Pictoral Aid For Bible Study» (BREADEN, Frank), Australian Division of Seventh-Day Adventists, 1970, chart #7. Screen 23: STEEL, John. In: «Prophecy Seminars», Seminars Unlimited, 1989, Daniel lesson #1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of Daniel»), p.1. Screen 24: «The Whirlpool Galaxy.» In: «Deluxe Compton’s Interactive Encyclopedia CD - 1998 Edition», Compton’s Home Library, 1997.
Any copyrighted images not bearing a statement of permission, are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non-commercial scholarly commentary or criticism in accordance with section 107 of U.S. Copyright Law, and with article 29 of Canada Copyright Act (Chapter C-42), which by law can be without the consent or endorsement of the copyright holder. Images lacking attribution are either known or assumed to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or have an as yet undetermined status. Anyone having knowledge of proper attribution for an image is requested to contact us via email below so that it can be correctly noted. It is our intent to comply fully with applicable laws regard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第十九課的測驗正等著你呢!

第十九課的測驗正等著你呢!
(目前只有 英文法文 版的測驗)